本片聚焦在1930年,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帶領抗日的「霧社事件」後,其倖存之女馬紅莫那,與日模範番人花崗二郎之妻高山初子和其家人的故事。繼承了馬紅名字的外孫女,自小親見外婆內心的孤寂與痛苦,讓她抗拒自己的名字,也試圖逃避這段歷史,然而終究還是得回首面對宿命。當年事件後,被日人強遷至川中島的遺族,至今仍傳唱著劫後餘生的遷徙之歌。歌詞裡記載的地名背後,無不蘊藏著段段曲折、飽含傷痛的記憶。
本紀錄片是繼史詩劇情片《賽德克・巴萊》(2011)後,以文獻研究和不同家族遺族的口述觀點所完成的。言語晦澀、悲壯的敘事氛圍,記述「霧社事件」後遺族的抗日餘生。片中一段由遺族Pawan Nawi(曾秋勝)帶領兩兒一同追尋族群起源地Pusu Qhuni的過程:從講述射日神話、親眼目睹夜間造訪營地的大群水鹿,至最終抵達之際,激動留淚向先人祭酒,道出因歷史所致的部族紛爭,傳達期盼未來得以真正和解的心願。
註:「川中島」為日治時代地名,即今日台灣南投縣仁愛鄉的清流部落,是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所在的群落。
1964年生,為紀錄片導演及電影同步錄音師,師事錄音大師杜篤之,曾兩度獲得金馬獎最佳音效。擅處理台灣族群不同歷史背景下的離散經驗與生存傷痕主題,首部紀錄片《海有多深》(2000)、《山有多高》(2002)和《路有多長》(2009)合稱《回家三部曲》。
★2014 台北電影節 — 最佳攝影獎
★2014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
★2013台北金馬影展